3月31日下午,由贵州省文史研究馆、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共同主办,贵州省中国画学会、花溪板桥艺术村承办的“苗岭风韵”——中国人民大学画院贵州籍校友中国画作品展在花溪板桥艺木村艺术交流中心开幕。展览共展出作品103幅,展期至4月10日。
艺术创作虽然是最讲究个性化的事业,但艺术家们在成长过程中却离不开交相砥砺,互补长短。从而形成题材、风格和技法上相近的风貌。此大概亦是画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方面,新时期的贵州美术也是值得称道的。
“很欣赏这些年纪在三四十岁的画家,他们画得这么纯正,相当难得。贵州画家在山水画这一块得天独厚,因为贵州山川壮阔,天下少有。”开幕当天,全国著名书画评论家、贵州省文史馆馆员姜先生这样点评。
此次参展的画家赵玉祥、陆朝常、波、钟召云、龚昌伟、程及、陆云志、刘文龙、余常旺、张振忠10人早年都在贵州本土的艺术院校学习。其中赵玉祥、陆朝常、波、刘文龙、余常旺都在全国著名画家王振中先生门下山水画,并严格履行李可染先生“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他们10个人在学习中国传统绘画中打下了的基础。为了提高的视野和拓宽各自的艺术表现,从2008年开始,他们陆续北上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深造学习,在艺术上提高的追求,实现了又一次并取得了相应的艺术成就。
此次“苗岭风韵”展览,将展出他们优秀作品100件。还特邀了贵州省文史馆馆员、贵州省中国画学会会长王振中;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常务副院长王乘;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导师彭国昌的作品3幅,共计103幅。所有的作品都描绘生育他们的贵州山川大地,展现贵州独特于全国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地域风貌,表达了他们对黔山秀水的浓郁情怀,为宣传贵州的生态美景、人文风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贵州鲜明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也丰富了他们在绘画上的艺术追求,是他们很快成为新时期贵州中国山水画的中坚力量。
他们作品中浓厚的黔山秀水、苗岭风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陌生于贵州的人群增添了几分憧憬和向往,为贵州的中国山水画又增添了一笔瑰丽的色彩,同时也为中国山水画多元化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源:贵州都市报 记者邬建玲 摄影报道)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