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贵铁的开通,拉近了重庆与贵阳两地的距离 ,全程仅需两小时,可谓拉近了两地间的距离。早上在重庆吃完小面,中午就能吃到贵州的酸汤鱼了,除了美食,沿线也覆盖了诸多秀丽景色。从此一天玩转两座“网红”城市不再是梦。
天河潭的有名,一是因为河流经天生石桥而过,形成一汪泓潭,为当地人赞誉有加;二则因其集了河谷曲拐、沟壑险峻的典型喀斯特风光,被看作是贵州山水浓缩盆景。
奇特而诡异的岩溶地势是喀斯特赖以成名的风光,天河潭亦是如此:暗河、水洞、钟乳石、钙化滩……也难怪明末诗人吴中蕃晚年隐居此地,留下“豁然田舍见,疑是近仙家”这样的诗句。
前日里,天河潭的一阵雨打湿了空气,把石蚌滩头冲洗得很干净;翠云草也在滩头两旁密密地蹭了起来。有两三个面前驾着画板的年轻人,正拿着画笔比划着远处的香耙水车--由水能机和木锤组成,是当地用以捣碎香料的工具。走过石蚌滩头,道尽头的休闲中心在树荫间若隐若现,似乎因为春天的到来,上行人的气色很好,全都显出欣慰而满足。
穿过蜿蜒曲折的小,眼前还是一片绿竹林荫,便听到“哗哗”的水流声。“前面一定有瀑布吧!”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想拉着母亲的手疾步前往,一探究竟。来到了流水声响处,原来是卧龙瀑布。瀑布宽约二十余米,高约十余米,与上游的卧龙湖组合在一起。因前日的大雨,湖水许是满溢了,飞泻的细流舞蹈着飘下几尺高的斜坡,在深潭里掀起股股碧波,散成层层气泡浪花,踏歌远去。细流分而复合,于低处重新汇集,更加安然地奔腾直下,在另一斜坡处被突兀的石棱所,散成帘卷一般的瀑布。与黄果树大瀑布相比,虽不如其壮观雄伟,但也小巧玲珑,别具一格。
走过狭窄的天生横桥,来到水洞入口。与卧龙湖相比,这里的水依旧呈碧色,却多一丝平静。船自水洞外的拦水坝缓缓往洞里驶去,宽大的木浆划破水面,在船后留下一道深深的水迹。进入洞中,忽然一下子袭来,虽身在船上,但周遭有甚奇景一概不得而知。唯能听壁上渗水咚咚地亲吻河的声音,船夫亦在里迷失了方向,不时把船砰砰地撞到壁上,引得游客一阵惊呼。好容易到了尽头,一切豁然开朗,可以看见茂密竹林丛丛簇簇,一泓绿水波澜不兴,野趣天成,静谧无声,竹林翠溪了之景宛如世外桃源一般。
游兴既毕,回到天河潭的老街,打算填饱肚子。街道两旁上矮下高的泥白灰砖混结构建筑把思绪一下拉回了,许多贵阳小吃在这个时期发展成名,演变成了我们所熟悉的味道。上吆喝的恋爱豆腐果、肉沫豆腐脑、裹卷等让人垂涎欲滴。
正是“相离三十里,绿水青山两悠悠。”在明媚的春光中,不妨抛去朝市的纷扰,到这山水相依、眺望今昔的天河潭来感受久违的静谧与惬意。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