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傍晚,一篇《新华网:要多少文件腾讯才肯收手》的文章被推送到了今日头条广大用户手机上。同时,文章在极短时间内被各大资讯网站转载,并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首先,该文章有意无意地混淆了与新华网,两者并非同一主体。其次,原文通指网游腾讯游戏只是其中一个例子,标题被肆意。最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是“无人认领”的无署名文章。
截至目前,今日头条方面并未对此信息进行纠正,也未做出回应。但却引来行业内意见评论,头条不尊重新闻事实的推送方式。
互联网评论人士葛甲认为“普及下知识,和新华网是不一样的,大不一样,不能把两者混淆。是国家通讯社,新华网则是一个上市公司,经营单位,两者的内容也并不是全部互通的。头条拿新华网的文章当的推出来,不妥啊。呼吁对中央级网络加强管理,避免类似事件出现。”
也有自指出“这篇没有责编的文章很明显不可能是的。但头条却选择以标题党形式全网推送,这样明显的公关策划黑,这钱花得太值当了。”
事实上, 今日头条上的内容向来以“爆炸性”“博眼球”著称。为了追求点击量夸张的标题,也是一种常见手段。更不要说不经任何来源求证的虚假新闻,如何成为读者了。
虎嗅《英语版今日头条到底有多不靠谱?》曾指出,在这个平台我几乎每天都会看到假新闻。很多时候,平台甚至会主动为我推送假新闻。但就是这样,我却从未收到过通知,告诉我罗伊·莫尔并没有成为阿拉巴马州的;我也并没有被平台告知:希拉里·克林顿与小野洋子之间并无绯闻。
毕竟,比起这条荒诞虚假新闻,更让人担忧的还是这个平台的操控能力与情绪引导能力。不仅通过算法机制、激励机制带动平台作者进行失实、夸张的报道,更重要的是,不久前今日头条和腾讯展开的公关战,不由得引发行业对此举的质疑。至于文章迅速得到大量转载,登上微博热榜,更是让人觉得吊诡。
自人李俊直指此事今日头条为幕后推手。冯大辉也认为, 这个当口上,(今日头条)跟腾讯对打能抬高自己身价,吸引阿里对今日头条的认可。不过,阿里究竟愿意给到今日头条多少估值,对今日头条的投资能否在流量上得到电商变现,阿里也要算算自己的账。选择最大的对手,当然不会错。但这种打法看着诡异……
因此,今日头条是否在借平台之手进行?是否利用主流标题引导情绪?是否通过公关手段推波助澜?此中种种,想必行业从业者都能看得清楚。
当产品把内容推送功能作为公关战的手段,裹挟用户进行,对行业和而言都是一件值得遗憾的事。不禁让人问一句,今日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
IT范儿,TMT行业观察者,知名IT评论员。百度百家、今日头条、搜狐IT、赛迪网、百家号、百度百科、界面新闻、蓝鲸TMT、一点资讯、咕噜网、凤凰新闻、品途网、IT时代周刊、天天快报、72变新、博客中国、艾瑞、一鸣网、网易新闻、时间、淘宝自、砍柴网、咕噜网、联商网专栏作者,大专栏平台粉丝覆盖量超100万。段曦打谢娜
本文由 325游戏(m.325games.com)整理发布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