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尚没有治疗登革热的特效药物,所以,预防是防治登革热的关键措施。典型的登革热症状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初热期:大多数起病较突然,体温可在24小时内升到40℃,伴有怕冷、剧烈头痛、骨头疼痛和肌肉疼痛、眼眶痛等,颜面、眼结膜常有显著的充血,颈及上皮肤潮红,好像醉酒一样,一般持续2~3天。
出疹期:皮疹一般于发病后2~5天出现,一开始见于掌心、脚底、躯干及腹部,渐渐蔓延至颈及四肢,部分宝宝能蔓延至面部,多有痒感,宝宝会忍不住去挠抓,压之褪色。此期持续3~4天,已降低的体温在此时可再度升高,症状也会随之加重。症状严重的宝宝会有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倾向,严重者可导亡。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多数为5~8天。患者和隐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来源。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还有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病毒在血液中存在但不发病,即隐染,但是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
登革热的发病症状与感冒、流感等比较相似,因此如果怀疑自己被蚊子叮咬,或者有南美、非洲、东南亚地区的外出旅游史,应及时到医院的发热门诊就医。
通常情况下,腋下温度超过37.2℃,耳温超过37.8℃,口腔温度超过37.5℃,温度超过38℃定义为发烧。
4.发热伴萎靡、嗜睡、异常烦躁、面色苍白甚至青紫、持续啼哭、啼哭无力、呼吸加快(6~12个月:呼吸频率50次/分钟;1岁以上:呼吸频率40次/分钟)、呼吸困难或不均匀、鼻翼扇动等病情加重的表现时;
7.发热伴不明原因的疹子、颈部变硬、囟门膨隆、头痛严重、喉咙痛、耳朵痛、、不断或腹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