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一个区域的崛起,必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正如习总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的,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
从什么样的高度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用什么样的思发展文化?安徽省委、省既定的《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作出了全面解答。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对照《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宣传文化系统围绕实现2016年阶段性目标,以文化影响力、竞争力和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十强乃至更高位次为标杆,将“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的宏伟愿景细化为理论社科强、思想强、新闻出版强、广电影视强、网络强、文化演艺强、文化产业强和文化强八个方面。
“八个强”,关乎凝聚的纽带,关乎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关乎产业转型的文化动力,关乎美好安徽的对外形象。
如何撬动“八个强”?如何实现传统优秀文化创造性、创新性发展?安徽的实践是,打造全国一流的文化品牌,以一个个群众赞同、市场认可的品牌项目,来牵引带动文化事业发展,积极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从而产生良好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
擦亮“安徽”品牌,培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心创作生产演艺和影视品牌,提升徽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打造“农民文化乐园”品牌,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新径;扶持重点文化发展示范企业、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壮大文化力量……安徽,正努力打造文化深化版和文化发展升级版,走出一条独具徽风皖韵、体现时代特征的文化强省之。
擦亮“安徽”品牌 凝聚兴皖富民的力量
——建设从“安徽”到“安徽”,从“好报”到“效应”,风成化习,果行育德,群像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风向标
在全国坐标:
截至9月,安徽866人入选“中国榜”,连续六年全国第一;10人当选全国模范,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形成了建设的“安徽现象”
没有核心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更强不起来。文化强省,首先强在凝聚的力量。 “践行核心价值打造安徽”主题实践活动,礼敬时代楷模,,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江淮大地生根。
3月27日,安徽馆迎来了第一批观众,中央局常委、中央处信步走进,聚精会神地参观。“安徽馆搞得挺好,据我所知是全国第一家,这是安徽教育的创造创新。 ”说。
安徽馆向社会免费,络绎不绝的观众涌进馆。他们倾听、凝视,思索、,近距离感受的世界,收获温暖和力量。在每一张灿烂的笑脸里,每一个温暖的故事里,每一句感人的话语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活地呈现在每一位观众面前。
和相聚,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以相称,感受人生的朴实和温馨。目前,已有866名皖人当选中国,一个个普通的名字,镌刻了安徽人的史诗,铸就了安徽人的海拔。
“中国榜”开评6年来,安徽每年皆居榜首。为什么是安徽?为什么江淮大地上“”层出不穷?
安徽,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中原文化、淮河文化、徽文化三大文化圈源远流长,孕育出江淮大地的淳朴民风,累积了崇德向善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我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倾力打造“安徽”品牌,“中国安徽多”成为新时期江淮大地的标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安徽的思想根基和内在支撑,不断涌现的安徽,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实践者、生动者、最有力的检验者。 ”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当时真没想是自家的孩子还是别人家的孩子,就想着赶紧救人……”5月28日,合肥师范学院逸夫教学楼报告厅座无虚席,全国模范、父亲胡文传面对500多名师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看似无形,实则有着磅礴的力量。对于师生们来说,今天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昂颖说。
“安徽大舞台”文艺演出、“德耀江淮——安徽省全国模范故事汇”、“模范进校园”活动、社区讲堂……深入浅出、情理交融的宣讲,拉近了模范、中国与普通群众的距离。最美人物身上的最美,生动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如春雨润物无声。
一个带动一群人,一群影响一座城。当我们身边的越来越多,社会上的正能量就会越来越强大。
在铜陵市狮子山区立新社区的服务大厅,“社区”的照片和事迹挂在光荣榜上,成为小区里一道亮丽风景。省、市、县典型评选,前后衔接,层层选拔,榜样带动,群星璀璨。截至5月,市、县共评选产生典型6890人,形成巨大的推动力和辐射效应。
嗓门洪亮、笑声爽朗的傅强,是“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之一,被称为“公益达人”。 15年来,他无偿献血的总量超过了12个成年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在他的下,安徽省首个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正式组建。由一个人做好事到一群人做好事,目前,全省共有165位“中国”成立了自己的爱心团队,带动12万多名志愿者奉献社会。
8月初,连续21年的“安徽”评选,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类别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勤俭节约”类型。节俭就在身边,点滴都是美德。低碳、环保、节能的“安徽”,正带动身边更多人选择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身上的正能量需要传扬和放大,身上的正能量也需要得到褒和。
“我挺喜欢现在这份工作。 ”7月初,记者在安徽馆面试志愿员的现场,见到了全国模范周传金的身影。去年,合肥市蜀山区向周传金伸出“橄榄枝”,希望他加入家乡的队伍,周传金欣然应允。自2009年以来,全省各级和社会共帮助127名模范和身边解决了住房、工作、上学问题。
2013年11月25日,安徽首个专门资助帮扶生产生活困难模范和身边的公募性基金会——安徽建设基金会揭牌成立。截至今年7月,该基金会募集资金790万元,200余位楷模获得资助。
“去年通过信贷从银行贷了15万元,今年年底就会把贷款还清。”信义兄妹张仁强说。在替去世的大哥还清120万元的欠债之后,信义兄妹做起了养殖,创业初期遇到了资金周转困难。省文明办得知情况后,仅用3天就帮助张仁强兄妹把“信贷”的贷款办好了。目前,全省380位身边和模范,获得信贷总额约3000万元。
声名远播的“安徽”现象,正为全社会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安徽”品牌,促进优秀文化内化为人们的追求,凝聚起兴皖富民的强大力量。
延伸内容: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