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恶劣的习惯,就是不会、不善或者不喜搓麻将,特别是“恩麻”(恩施麻将)极大地不同于“宜麻”(宜昌麻将),有点比速度、赛效率、较智商的韵味,所以这项健康大脑、改善思维、活跃交际、密切关系的“国粹”、“特技”就成了我的一块严重的短板。有朋友问我,你不搓麻将,那你干什么,我答:发呆!
我非常爱吃“节节根”,也就是鱼腥草,她的性格是:毋与草木争雨露,随地而生也蓬勃。我很喜欢这种落地能成长、上桌能养生、入药能治病的野草。所以,对于搓麻、打牌等娱乐、休闲的习惯、爱好或者技艺,我持尊重态度并顺其自然。别人爱玩不玩,我自己为力,我情愿发呆。
恩施,全称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西面和北面邻,东接宜昌市,南邻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北接神农架林区;辖恩施、利川2个县级市和巴东、来凤、咸丰、建始、鹤峰、宣恩6个县;自治州首府驻恩施市;版图面积24111(约2.4万)平方千米;人口约394万(截止2010年末),其中汉族约占45%,土家族约占46%,苗族约占6.5%;春秋为巴国地;1949年设恩施专区;1970年改称恩施地区;1983年置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改现名;属鄂西南山地,有“仙居恩施”之称。
记住恩施所属的8个县市名称并不难!我教您一招:在您的脑海中摊开地图,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北部4县市以清江为线,从东往西依次是:巴东县、建始县、恩施市、利川市;南部4县市以公为线,从东往西依次是:鹤峰县、宣恩县、来凤县、咸丰县。您记住了吗?
地名就像人名一样,它是有来历的。比如我,随父姓“刘”,辈分为“祖”,太阳升起之时(辰时)出生,故名为“昕”。像我这种凡夫俗子的姓名多少都有些来历和含义,更何况恩施这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钟灵毓秀的地方。 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恩施及其它县市名称的由来:
先说恩施,据清同治年《恩施县志地理志》和《施南府志地理志》等载,恩施上古时期为某君国地,春秋为巴子国,战国属楚巫郡,秦属黔中郡,汉属南郡,三国属吴,晋属建平郡的沙渠县,后周为施州清江郡,隋义宁初为施州清江县,唐属江南道,宋、元属清江县。清朝前,其隶属名称迭易无常。恩施之称始源于施王屯(又名蛮王寨,现恩施市舞阳办事处红庙居委会瓦店子处),据《恩施县志》载:“东晋末,桓无子诞窜蛮中,自称施王,筑城临施水,号施王,子孙袭王至后周,初年始平之,以其他地置施州,乃施王屯余地。”此事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到了元朝,建立了土司制度,在今宣恩县城关驻有一大土司,恩施市亦归所辖。因土司居于施王屯的南面,故得名“施南土司”。从此,历史上就有了“施南”之称。据同治《恩施县志》:“明设施州卫,雍正六年称施县,雍正七年改称恩施”恩施之意,即雍正恩赐于施县之名,柳晋阳故名恩施。从元至清出四百余年皆系土司制。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设置施南府。初废府存县,四年设荆南道,十五年改为施鹤道,十六年设鄂西行政区。1949年11月6日恩施解放后,建立了人民,沿用“恩施”之名至今。
恩施的来历,可以简单概括为:恩施之称始源于施王屯;雍正六年称施县,雍正七年改称恩施;恩施之意,就是雍正恩赐于施县;恩施曾用名有:施州、施南、施县。一语概之:“雍正恩赐于施县”,故名恩施。
巴东,南朝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置县,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北宋名相寇准曾任巴东县令。因“地处大巴山以东”而得名。
建始,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置建始县,取“建县伊始”的意思。因盛产玉米、矿石,有“金建始”之誉。
利川,古为廪君国地,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以施南、忠孝、忠、建南、沙溪5土司、上下支罗及原恩施县之都亭里地为利川县,隶巡荆道施南府。因清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平川大坝与山地丘陵镶嵌两岸,为“有利之川”,故名“利川”。因盛产大米、莼菜,有“银利川”之誉。
鹤峰,鹤峰古称拓溪、容米、容阳,曾是容美土司治所,1735年改土归流后先后设置为鹤峰州、鹤峰县。境内山峰高耸,白鹤云集,取“鹤舞云峰”之意。
宣恩,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乾隆元年(1736),并施南、东乡、忠峒、忠建、木册、高罗诸土司地置县,命名宣恩,取“的”之意。
咸丰,取“咸庆丰年”之意,是中国唯一与帝号同名的县,始建于公元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古有“荆南雄镇”、“楚蜀屏翰”之誉。
当然,这些地名蕴藏的含义、故事远不止于此。如果您有兴趣,还可以刨根问底,肯定会有巨大发现。我主张,作为旅游人、恩施人或者新恩施人,对这些地名要适当了解其含义,否则,外来的朋友问及,你不置可否终归不好。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