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俄罗斯美术作品展》在自治区博物馆隆重开幕。作为第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外文化展示周”三大展之一,这个油画展不仅带给人们醇美的艺术享受,也让我们再次领略俄罗斯油画艺术的精湛与厚重。
本报记者峰
平凡世界的礼赞
本次展览选取了19位当代俄罗斯画家的60幅油画作品。其中年纪最大的80多岁,是成熟卓著的大画家;年纪最小的只有20多岁,是刚刚崭露头角的画坛“天才”。更多的画家们则在五六十岁,他们的作品技法成熟,个性鲜明,很能代表当代俄罗斯油画的艺术水准。
俄罗斯画家似乎对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平凡场景情有独钟。9月3日,记者来到自治区博物馆看到画展的第一幅作品《春天的新利佩茨克炼钢厂》,作者是米拉诺夫·维达利·谢尔盖耶维奇。这位俄罗斯人民画家画了一个冒着黑烟的旧钢铁厂,但是占画幅一半的是一条宽阔的大,冰雪正在消融、绿草刚刚露头、几株老树伸展着光秃秃的枝丫,似在孕育一树的繁茂。站在这幅画作前,最初看到的是庞大沉重的钢铁厂,接着会“发现”春天,最后,藏在白色冰雪中的春天气息弥漫了整个画面,让人深深。
70后的俄罗斯功勋画家西达连科·谢尔盖·维克奇也是一位描绘“小题材”的高手。他的作品《阴天》吸引了许多观众拍照。画面上一条泥泞的小伸向一个乡间的院落,两幢古旧的木屋,远处隐隐有俄罗斯风格的尖顶。仿佛刚刚下过一场小雨,浅灰色的天空还阴着,暗红色的老木屋湿漉漉的,显出老人般的深沉凝重。院门前立着的四根红砖柱子被雨水“涂抹”得斑斓悦目。一丛丛的青草从门前延展到院内,青翠欲滴。一个平淡无奇的场景,在画家的笔下竟然像一首深沉的叙事诗。
不仅是寻常的风景,就是寻常的人物,也是画家心中的“主角”。1958年出生的女画家阿列克赛洛娃·枊波芙·波利索夫娜在一所美术学院任教,此次画展上仅有的三幅人物画均出自她的手,可见其人物画的造诣之高。在《老奶奶》的画面上,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奶奶坐在画面正中,满脸皱纹、白发稀疏,体态丰腴、穿着干干净净家常衬衫,面带微笑,眼里充满着安详和幸福。老奶奶背后的橱柜中整齐地放着俄罗斯人家必备的玻璃酒杯和茶壶,此外还有两张年轻男子的照片,很像是他的儿子。看这样的画,会有一种特别温暖的感觉,不知不觉被老奶奶的快乐感染。“平凡”在艺术家笔下变成了“不平凡”的力量。这样的作品更像是对平凡世界的礼赞。
交流带来更多正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这19位画家大多是“俄罗斯人民画家”和“俄罗斯功勋画家”,足见本次画展的水准之高。在展出的60幅油画作品中,写实主义是绝对的主流,在数量不多的现代风格作品中,依然有明显的写实意味。在俄罗斯这样一个产生过多位写实主义绘画大师的国度,这样的师承似乎顺理成章。
在络绎不绝的参观者的人流中,记者发现了不少专业人士。已经退休多年的李保存是新疆知名的水彩画家,他边看边用手机拍下喜爱的作品。他对记者说:“这些作品水准很高,很有力量。”他指着一幅日尔科夫·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的《暴风雪》,对记者说:“这幅作品非凡。你看,寒冬的夜里,狂风突起,大雪漫卷。画面的色调很暗,只有灯是亮的,小木屋的窗是亮的,这些明亮让我们可以看到飞舞的雪片,也让暴风雪的夜有了层次,有了暖意。整个画面酣畅淋漓,仿佛一曲激动的交响乐。”
刘洋是新疆艺术学院的大三学生,她用相机把整个展览中所有的画都拍了下来。“我先来看了一遍,觉得每一幅作品都特别好,就想存下来,慢慢学。”
在乌鲁木齐一所中学工作的刘宪是一位业余画家,专门跑来看这个画展,他看得很“慢”,“一幅好作品能让人至少停留10分钟,你能学到东西。俄罗斯的画家艺术功底很深,创作非常严谨,这样的机会真难得。”
刘宪接着说:“过去看个高水平的画展要去,坐火车来回一个星期,吃住还有车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即使如此,来去匆匆,每次看得都不尽兴。现在,借助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外文化展示周’这个平台,可以在口看到这么高水准的画展,感觉挺幸福。相信新疆的画家和艺术爱好者都不会错过这个展览的。”
“过去乌鲁木齐有很多这样的苏式建筑,现在都没有了。看看这些画,感觉非常亲切。”80多岁的高先生指着功勋画家日瓦金·安德列亚·尼古拉耶维奇的作品《乡村》说。他是拄着拐杖来看画展的,高先生退休前是新疆大学教授,也是一位资深的艺术爱好者,这个画展让他感慨良多,“你看,俄罗斯画家无论画村庄、,还是画工厂、小木屋,总是温暖的、明亮的、抒情的。可以想见,这些画家是多么热爱自己祖国和祖国的文化。艺术家要热爱自己的国家,才能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借助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外文化展示周’这个平台,这两年,新疆和的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多了,画展的水平也越来越高,这些对于新疆艺术家开阔眼界、提高创作能力,对于培养市民的艺术素养、现代文化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新疆画院副院长孙黎明说。
延伸内容:
网友评论 ()条 查看